助聽器原理|解碼聲音的奇蹟,重新聆聽生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統計顯示,全球有超過15億人可能有聽力損失的問題,並推估60 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可能已經超過65%的人有聽力損失。
對於深受聽力損失所困擾的人們來說,助聽器是幫助恢復聽力的關鍵工具。幫助聽損者更有效地溝通,改善生活品質,增強對環境聲音的感知,減少在溝通時的困難。那麼是什麼原理讓聽損者能夠透過助聽器而重新聽見聲音的呢?
隨著科技的進步,助聽器的研發技術也不斷在更新,但其基本原理卻是不變的,本文將帶您認識各式助聽器運作原理與助聽器種類功能。
助聽器運作原理
透過麥克風接收外部音源,經過擴大器/晶片根據助聽器本身程式編碼轉成使用者本身所需要的強度根據調整程度選擇對應喇叭功率,接收器再將對應的功率電能轉回聲波,傳入配戴者的耳中。

助聽器架構
不論任何助聽器種類均脫離不開這三大架構,分別為麥克風、擴大機/晶片及接收器/喇叭所組成,整體架構如下:
- 麥克風(microphone):負責接收來自外部環境的聲音。現代助聽器通常搭載多個麥克風,以提供更強大的聲音接收功能。
- 晶片/處理器(Processor):助聽器的關鍵組件。麥克風將聲音轉換為電子信號,處理器就負責處理這些信號。現代助聽器的處理器擁有高度複雜的算法,能夠即時調整聲音的頻率、音量和方向性,以滿足使用者的聽力需求。而晶片處理器的效能也直接影響使用者對聲音的感知,因此現代助聽器通常使用數位放大技術,提供更精準、自定義的放大效果。
- 接收器/揚聲器(Receiver):透過晶片處理並放大的聲音訊號送到揚聲器。揚聲器再將電子訊號轉換為聲音波,使得使用者能夠聽到已經處理過的、適應其聽力需求的聲音。
- 電源/電池:可分為兩種,分別是電池款(675、312、13、10)以及充電款。
控制元件:控制元件通常包括調整音量、切換模式、啟用特定功能的按鈕。現代助聽器甚至配備了智能技術,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應用或助聽器配件來調整助聽器的設定。
- 其他進階技術及感測器:現代高階助聽器會使用動態感測器、智能感應技術辨識不同環境,自動調整聲音設定,而藍牙連接功能則可與智慧型裝置(手機、平板)連接,讓使用者享受不同設備的音訊即透過App進行放便捷的調整設定。
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助聽器
挑選助聽器,首先根據聽損程度、聽損類別,助聽器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決定好助聽器類型後,再來評估日常需要的助聽器功能。
現代助聽器配有各種各樣的功能來滿足不同聽力需求。帶您了解以下常見助聽器功能:
助聽器常見功能介紹
方向性麥克風
以正前方比後方聲音聽起來更大聲的方式增強空間感。
降噪功能
可以有效降低背景噪音,提升對語音的理解程度。
環境噪音控制功能
根據身處的環境,助聽器不同的預設環境選擇程式。
直接音訊輸入功能
直接連結其他音源(手機/電視),將聲音傳至助聽器內。
連線功能
以無線傳輸技術(AirStream、低功耗/傳統藍牙、Roger)連結裝置。
充電功能
不須更換電池,只需於休息時間,將充電式助聽器放進充電盒即可充電。
多元化調整
自動記憶使用習慣,讓助聽器根據個人喜好以及周遭環境調整助聽器。
遙控功能
在無法取下助聽器情境下,透過App或助聽器配件調整音量或情境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