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類型介紹 - 優缺點分析及適用對象指南
您是否正在尋找一款適合您的助聽器?在本文中,我們將為您介紹不同類型的助聽器,並深入探討各種類的助聽器優缺點分析、適用對象以及推薦款式。幫助您做出明智的選擇,提高您初次選配試聽體驗。
助聽器種類介紹
市面上較為主流的助聽器依照外觀形狀不同可分為4種類型,分別是耳掛型助聽器、耳內型助聽器、耳道型助聽器以及深耳道型助聽器,而每一種的型式都有優缺點與限制,帶您了解各類型助聽器優缺點及詳細分析說明,幫助您更能知道實際上所需要的助聽器類型:
耳掛型助聽器 (BTE)
耳掛型助聽器類型是將主要部分放置在耳朵後方,將外部聲音經過助聽器晶片處理後,通過膠管及量身訂造的耳模或一般耳塞傳送到耳道內。
深耳道型助聽器 (CIC)
放置於耳道第二彎道處,是最小型的助聽器,這類型的助聽器即使從側面看也很難被其他人察覺,可自然地使用電話。戴在耳道的深部,距離耳膜最近。
最新助聽器種類
除了市面主流的4種助聽器外觀類型之外,還有針對單側聽損者所推出的跨傳式助聽器(CROS/BiCROS)與創新外型設計的纖細型RIC助聽器,帶您了解更多最新科技助聽器種類:
跨傳式助聽器(CROS/BiCROS)
專為單側聽損者而設的助聽器,其原理為將劣耳側(聽力較差的耳朵)的聲音傳送到較好的優耳側(聽力較好的耳朵),讓使用者能聽到來自兩側的聲音,從而改善聲音定位和語言理解。
種類
共分為2種,分別是 CROS 和 BiCROS。
- CROS 助聽器不會放大聲音,只會將聲音傳送到聽力較好的耳朵。
- BiCROS 助聽器會將聲音重新傳送到另一隻耳朵,並將其放大,以解決耳朵某種程度的聽力損失問題。
分析
單側耳聽損人士在複雜環境中會比較難分辨雜音及語言,另外,對於聲音的距離及方向性定位能力也相對較差。由於配戴一般助聽器未能改善此問題,因此跨傳式助聽器(CROS/BiCROS)是其中一種方法改善此情況。
它由兩部分組成:
- 帶有麥克風的跨傳式助聽器,用來從劣耳側擷取聲音,並無線傳輸到助聽器。
- 助聽器接收訊號傳到好耳側聆聽。
優缺點
優點
- 提高劣耳聲音察覺
- 提高噪音中語言辨識度
- 通話期間雙耳傳輸,自動連接與同步
- 可透過自訂選項減少耳鳴
缺點
- 價格較高,因為需要購買兩個裝置因此成本也比較高
- 電池壽命較短,由於跨傳式助聽器需要無線傳輸聲音,因此電池消耗較快,需要更頻繁地充電或更換電池。
- 配戴適應時間較長,由於跨傳式助聽器會將聲音傳到另一側,因武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種聽覺體驗,並調整聲音平衡及方向感。
適用聽損種類
- 單側聽損者
- 不對稱聽力損失者
- 不適應劣耳配戴助聽器者
即可戴助聽器
為WSA集團獨創開發的全新型態助聽器種類,是一種設計成可以立即使用且不需要訂制或等待製作過程的助聽器,提供不同尺寸,以適應大多數人的耳道形狀。讓用戶可以直接配戴。
其他助聽輔具種類介紹
口袋型助聽器
屬於最早期的助聽器,放於口袋內及別在衣領上。
優點
- 價格便宜
缺點
- 體積龐大、笨重。
- 噪音多,聆聽感差。
- 屬於類比式助聽器,機械感音質。
- 無法針對各頻率做細部調整。
- 高度故障率。
骨傳導式助聽器
眼型或髮箍型的骨導式助聽器,只適用於傳導型聽損、耳道閉鎖以及小耳症等患者使用。
原理:將骨震動器,放置於乳突上,藉顱骨的振動傳遞至內耳的耳蝸,再經由聽神經將訊號傳輸到大腦的聽覺中樞。
缺點:
- 常常乳突和振動器無法隨時密合,而影響放大效果。
- 容易造成乳突甚至頭部壓迫感。
人工電子耳
人工電子耳屬於需要取得許可證的高風險第三等級醫療器材。
- 原理:將電極植入內耳的裝置手術。分為兩大部分,內部分是接受器與電極,須經由醫師手術植入;外部分是有線圈與聲音處理器,須由聽力師幫忙術後開頻。
- 價格:較助聽器昂貴。大多數聽損者經由配戴助聽器就可獲得助益。
- 適用於重度或極重度以上的聽損程度、戴助聽器三個月以上有限受益者等。
輔聽器(OTC)
輔聽器不屬於助聽器。
與助聽器最主要的差別是,助聽器屬於醫療器材(可配戴、可彌補聽力),而輔聽器不屬於醫療器材,無法彌補「受損的聽力」,只能「可放大聲音」。
而輔聽器售價低於助聽器原因是因輔聽器不屬於醫療器材,不會受到廣宣、衛署等法規限制。若長期不當使用輔聽器,仍可能會讓配戴者聽力更加惡化,造成二度聽損。
如何知道適合的助聽器款式?
助聽器價格大概是多少?
現在購買助聽器有優惠嗎?
想要音質清晰自然又適合自己的助聽器價格卻不親民?別擔心,就讓頌恩助您一臂之力!頌恩不定期舉辦助聽器、助聽器電池、助聽器配件、呼吸器等多項優惠活動,讓您花得更少,聽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