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是語言發展的基石|『嬰幼兒童聽力檢查指南』-頌恩助聽器

請在這裡輸入標題

聽力損失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會影響末來的認知、學習、平衡、情緒、外界溝通能力等,影響極為深遠,把握當下,才不會遺漏每一階段學習成長的目標。

根據統計,新生兒有3/1000是屬於單側性或較輕度的聽力障礙,1/1000是重度到極重度的聽損兒。

而在語言的發展,3歲前是黃金期,如果沒有足夠的聽覺刺激,將無法或延後發展出正常的語言,容易有語言遲緩等情形。

那麼當新生兒在做初次聽篩未通過時該怎麼辦呢?初次篩檢結果異常會到耳鼻喉科進行二次檢查。醫院會針對聽力異常的寶寶通常會安排診斷式聽力檢查,根據聽損的種類及程度進行後續治療。

然而新生兒聽篩不是絕對的,如果感覺到小朋友反應異常,身為家長的您也可以帶著想子到醫院做嬰幼兒聽力檢查。

本文將帶您認識常見的嬰幼兒聽力檢查項目去名以及常見問題解答。

本文目錄

聽力檢查 嬰幼兒

嬰幼兒聽力檢查

一般來說,嬰幼兒聽力檢查項目,可以分為電生理檢查行為聽力檢查兩大類。

  • 電生理檢查:電生理聽力檢查是一種用於評估聽覺神經的測試方法。在這種檢查中,利用電極偵測方式檢測聽覺系統對聲音的反應。這種檢查優先以 6 個月以前的嬰幼兒為主,以及無法配合行為聽力檢查的兒童,如智能障礙、注意力不足等。常見的電生理聽力檢查包括腦幹聽性誘發電位測試、耳聲傳射、穩定誘發腦波反應檢查等。
  • 行為反射觀察聽力檢查:行為反射觀察聽力檢查是一種用於評估嬰幼兒聽力的測試方法。在這種檢查中,聽力師會觀察嬰幼兒對聲音的反應,例如頭部轉向、眼睛注視等,以評估其對聲音有反應的音量(*不代表是可以聽到的最小閾值)。常見的行為反射觀察聽力檢查包括反射聽力閾值測試聲音源定位測試等。這些檢查通常適用於 新生兒至 2 歲的嬰幼兒,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嬰幼兒尚未能夠配合進行行為反射觀察的聽力測試。

聽力檢查項目

聽性腦幹反應檢查(ABR):藉由播放聲音讓所產生耳蝸及聽神經放電反應經由電極接收訊號。

穩定狀態聽性誘發反應檢查(ASSR):其主要功能為透過儀器來預估受測者不同頻率的聽力範圍,因為重度~極重度敏感度比較高,現階段主要用來評估重度-極重度聽損者。

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約20~25分鐘即可完成,一般用於新生兒聽力篩檢。

耳聲傳射(OAE):將檢測設備放入外多,同時以快速短音(也有無聲版)傳入外耳道,經由中耳傳至內耳外毛細胞,刺激震動波產生反射,用以檢測外毛細胞的反應(*容易受外耳、中耳、環境噪音干擾)

視覺強化聽力檢查(VRA):聽力師透過播放聲音及搭配顯示視覺刺激(例如亮光或動畫)的方式,觀察嬰幼兒的反應。如果嬰幼兒聽到聲音並轉頭或注意到視覺刺激,則表示他們已聽到聲音。

遊戲聽力檢查(PCA):主要用於2歲以上孩童。聽力師會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的遊戲,例如搭積木、丟球等,藉由遊戲中做聽力檢測。

綜合上述所說,聽力相關檢查並無年齡限制,各年齡層皆有聽力檢查項目可對應。

 

聽力檢查常見問題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生率高達千分之三;學齡前兒童也有約千分之二的機率罹患輕度或中度聽障。

如果能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發現,並於3個月前接受診斷介入,在語言、認知及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發展,幫助聽損孩童順利成長。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格審查及公告之「新生兒聽力篩檢特約醫療機構」,就可提供篩檢服務,如果新生兒原接生院所未提供篩檢服務或無法於出院前完成篩檢,出院後仍可攜帶寶寶或父母親(寶寶出生二個月內)的健保卡儘快前往特約機構接受篩檢。

特約醫療機構:(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或洽詢當地衛生局)

登入

忘記您的密碼?